《零售の哲学》解读

2023-07-03 16:11

微信图片_20230703162211.jpg




这本书是7-Eleven便利店的创始人铃木敏文写的,讲述了7-Eleven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便利店,发展为全球化的便利店零售行业的巨头。读完这本书,对零售和便利的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。7-Eleven真正做到了“便利”,其中的细节令人叹为观止。我相信即使不是做零售行业的,这本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,因为他向我们深度的刨析了,怎么站在客户的立场来看待问题。


铃木敏文他一开始只是一个小职员,在东贩上班的,东贩是日本的一家出版公司。他在工作中经常要采访和调查,需要用到心理学和统计学,于是没日没夜的补这两个学科,边学习边在工作中实践,心理学和统计学为他后来经营便利店,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
有一天他想做一个杂志,他跟公司提出了方案,但是公司不想改变以往的做事方法,于是他就跳槽了。因为他要做自己的项目,去找了伊藤洋华堂这家公司想拉个赞助,然后那边就骗他,说你这个项目可以在我们这边实现,你可以过来我们这里上班,然后边上班边做这个项目。


他去上班后才知道被骗了。公司告诉他,你项目的事情“以后再说”。因为那时候公司缺人,所以只是想方设法的招人而已,他被安排去大型商场做销售,还兼做推广、宣传,采购几乎啥都要做,因为太缺人了,恨不得把一个人当成三个人来用。


那时候的日本,是流行大型超市的时代,人们都相信越大的超市越好,所以那时候是大型商场繁荣兴盛竞争也比较激烈的时代,伊藤洋华堂也是不断的多开一些大型的超市,但是铃木敏文却认为,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才是最关键的,跟规模大不大没有关系。他觉得那些小的零售店之所以都倒闭了,不是因为大型超市把它们弄倒的,而是经营的方法落后了,被淘汰了,却还不知道改进,所以它们才倒闭了。


那时候零售行业是美国最发达,伊藤洋华堂公司也要向美国学习,经常派员工去美国考察,有一次铃木敏文有机会参加去美国考察,他们在加利福尼亚,第一次看到了7-Eleven便利店。


这个品牌的便利店,一开始是美国的。他看到这个便利店就觉得很奇怪!怎么美国还有这么小的超市,不是说超市越大越好吗,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,怎么还有这么小的店。


他们就进去店里休息,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热狗、咖啡,吃的,还有平时要用的生活用品都应有尽有,而且买还方便,不用像逛超市那样绕来绕去,这个走几步就能把需要的东西买齐。


他回到日本,就向公司提出要把这个7-Eleven便利店引进日本的想法,不但遭到反对,还被讽刺他不懂零售行业。那些小的零售店在日本都倒闭了,现在是大型超市的时代,你还要逆势而上,肯定行不通嘛。


但是铃木敏文要说服他们,小零售店倒闭,是因为它们没有跟着客户的需求去进步,很多已经过时的东西还在卖,销量不好就打折,大家都打折,结果是卖了也没钱赚,这是恶性循环,所以就倒闭了。小零售店和大型超市都是有自己的定位的,大型超市代替不了小零售店,小店多方便啊,特别是一些老人,一些单身的,买一个东西都要开车去超市,还要找车位停车,然后走来走去逛一大圈,花费一两个小时才能买回来。所以,大型超市和小店定位是不同的,各有各的客户群体和需求。


铃木说服他们公司高层后,公司觉得行吧,你提出来的,你去跟美国人谈。他就去跟美国人谈,7-Eleven是属于美国南方公司的,南方公司给他们制定合同,要求八年内要在日本开1200家店,还要分营业额的1%,最后谈到了0.6%,双方才都同意了。


就这样,达成条约后,日本的东京开出了第一家7-Eleven,公司派他负责便利店这个项目。第一个问题来了,库存减不下来,因为那时候的惯例就是大批量的跟批发商进货回来的,很多滞销的商品就积压库存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去跟批发商谈了两年,才有人愿意给他少量的配送,就是一点一点的进货,缺什么就进什么。这个谈好了,他又要求全年无休,就是过年正月初一,你也要保证给我配送新鲜的货。


他们的口号是“有7-Eleven真好、全年无休真方便、还在营业太好了”,因为便利就是要全年无休,24小时营业,产品的品质还要好。他都做到了,然后就要开始选址开分店了,有一些人看到这个模式不错,就来要加盟,把自己原来的店要改成7-11。


但有趣的是,铃木敏文的选址,他只选在东京的江东区,坚决不走出这个区。别说开店遍布全日本,就只是东京一个城市他也不要,他就只在一个区里选址。这种选址战略有几个好处。


第一个:配送快,分店都在附近,配送很快,这样东西新鲜。因为7-11便利店还卖很多吃的,饭团面包这些。


第二个:品牌识别好,这个区里的人一看,这附近这么多家这个品牌的便利店,一定是很大的连锁品牌,值得信赖,这样人们很容易就记住这个品牌了。


第三个:广告或者促销活动效果更好,一个区这么多分店,在附近投放一个广告招牌的话,附近所有的分店都受益。同时搞起促销活动来,对附近的影响力很大。所以不能一味追求全国覆盖,全国范围太大了,投放广告招牌你得每个地方都投一下,而且配送、培训也不方便,总部的人要飞来飞去各个分店去培训。如果分店不多就零散的去覆盖全国,就像一滴水流进大海一样,不痛不痒。这种选址方法在今天的中国,依然有很多人效仿。


就是因为独特的经营方式,才过了两三年,就开了100多家分店。现在又有一个问题,送货的车太多了都堵着门口,因为每个公司都对自己的品牌是执着的,比如牛奶那么多个品牌,每个品牌都固执的要用自己的车送,因为自己的车会贴着他们的品牌,每天开出来供货也可以宣传品牌。


但是铃木要求他们混起来一起送,不然每天70辆车来送货,门口整天都堵着。他们不愿意,都互相是竞争对手,都恨不得你其他的牛奶品牌都倒闭掉,就我一家牛奶供货给你,怎么可以跟他们同流合污呢?而且每个供货商来了都会把竞争对手的产品扔到一边去,要把自己的产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。


然后铃木敏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就开发出了温度配送,冷冻的一整车混起来送,微冷的、常温的、暖的,按温度来装车送,他站在产品新鲜的角度来思考想出这个方法,按温度来装车配送可以让产品更新鲜。然后他又做实验,证明了你把别人的产品挪到一边去,这样整个店看起来商品种类少,营业额就少,那你的产品销量也会少。卖方市场已经过去了,不是你货架上有什么客户就会被迫的去买。现在是买方市场的时代,客户只会买自己想要的,如果没有看到他想要的,他就出去到别家便利店买,他以后来的频率就减少了。如果每次来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,他以后就不来这家便利店了。


相反的,每个产品都陈列好,让顾客一眼看到应有尽有的产品,他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,这样做反而大家的销量都提高了。铃木敏文用实践证明给供货商们看,完全站在为了客户、为了产品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最终供货商们也都认可和理解,把70辆车浓缩成9辆不同温度的车进行配送,供货商的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也大大降低,效率提高,产品更新鲜。


这样每年都增加了好多分店,到1990年已经在日本开了4000家连锁,美国那边的7-11却不行了,原本7-11是美国南方公司的,授权给日本的,最后南方公司却提出来说,请你们收购我们吧,因为南方公司投资了石油结果价格暴跌,加上便利店也经营不善,所以只能求收购。


接管了美国的7-11后铃木敏文去巡视,发现便利店里都是乱七八糟的,各种严重缺货,有的滞销产品却堆积如山,产品的摆放也是乱七八糟的,像没有人管理的垃圾堆一样,哪有人会买东西。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,根本原因是配货出了问题。因为每个区域的客户需求不同,有的产品在这个店卖的好,在别的店就没人买,如果每次都机械化的整体配货就不行,要灵活应对,缺什么补什么。铃木敏文要求让每家店的店员自己配货,美国人却认为这些店员都是临时工,要进什么货怎么能给他们来决定呢。


但恰恰是这样才不好,你把店员当临时工,他每天就上班摸鱼,商品随便摆摆,他也不管你,这样高层和基层没有很好的协调合作,对企业是很大的隐患。现在开始,让店员配货,他们说怎么配就怎么配,店员是在一线的,他们才是最了解库存的,这样做的好处是,店员也要为店里的库存和盈利花一点心思,而不是每天机械化上班,店员也要为库存负一份责任。哪个产品好卖要补多一点,每家店情况都不同,让那个店的员工安排配货,也比总部自己蒙好。


就这样,7-11原本是美国的品牌,现在彻底变成了日本的。这还不止,铃木敏文本来只是伊藤洋华堂的职员,最后成为了伊藤洋华堂的最大股东。7-11在2004年开始进入中国北京,到现在,已经在全球拥有70000多家分店,真正覆盖全球,而铃木敏文的财富也可以说富可敌国,但是你要知道,这个人他一开始只是个普通职员,没什么背景,也没什么资本的,靠自己一步步做到这个地步的。



我提炼一下他成功的8个原因;



第一个:专注于客户,而不是专注竞争对手


客户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,客户的需求每天都变来变去的,你满足不了他,他就不来了。他们不断的调查,发现顾客既然想要便利店里有ATM取款机。因为日本那时候移动支付还没成熟,很多人参加一些喜事去喝喜酒,或者参加白事,都要红包或者白包,便利店就提供红包和白包,有了红包还不够,顾客还要新的钱,如果便利店有一台取款机就更方便了。为了让顾客更便利,铃木敏文要开银行,申请了银行资质才能在店里安装ATM机。但是这个很难,公司的人都说他,你为什么非要做到这个地步?董事长都来特意跟他说,希望你悬崖勒马,金融界的人也都嘲讽他,现在是经济低迷期,银行都亏了,你一个搞便利店的不懂金融还要搞银行。结果经过不懈的努力,他搞到了资质成功在便利店里安装了ATM取款机,结果却赚了很多钱,所有人都大跌眼镜,来店里取钱的人都会想想家里还缺什么,顺便就买了,增加了用户的粘性,而且即使取款的手续费比银行高,也没有客户厌恶,因为这是便利店不是银行,这里取款给到了更便利的价值,大家都认为值这个手续费。




第二个:懂心理学,了解顾客心理


那时候日本经济低迷,结果日本政府还增加了5%的购物税,这让大家都不愿意购物了。即使你搞活动打折10%,大家也不愿意购物。后来他就把打折10%换成返还5%购物税,公司的人都笑他,现在打折10%都没人买,你还5%哪有人愿意买。结果却是销量大大增加了。因为消费者他不是理性的,他买一些东西的时候是感性的,消费者心理厌恶的是这5%的购物税,你打多少折他都觉得我要多付这5%购物税,而我以前买东西都不用多付5%购物税,现在买什么都要多付5%购物税,所以就不想购物了。但是提出返还这5%购物税这种促销活动的时候,就对冲了消费者的这种厌恶,他觉得这5%购物税店家会返还回去给他,真好,像以前一样了,他就愿意买东西了。




第三个:关注产品价值,不盲目卷入价格战


别的便利店都学7-11推出热狗,饭团这些吃的,然后就要跟他打价格战。你卖120日元一个,我就比你更便宜。但他不跟你卷入价格战,而是采用更好的原材料,请教更专业的厨师团队,购入更好的烹饪设备,来制作更美味的饭团,反而提高价格卖的更贵了。你打折的很便宜,消费者可能觉得新奇会买几次,但是便宜不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,消费者最终是要离开你的。如果你再次降价,消费者会觉得你这个东西根本不值这个钱吧,他们最终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,所以这就是一个实质内涵。那时候日本很流行打保龄球,每个大型商场都搞一个保龄球场,他们公司也要搞,这样顾客来商场购物还能打打保龄球娱乐一下,每个人都赞同,只有铃木敏文他坚决反对。因为这种简单的东西只要有个场地谁都可以搞,未来搞得人会急速膨胀,为了差异化大家都想尽办法出各种奇招来吸引眼球,但是这个东西你没有内涵只有表象,这股热潮退了之后剩下那么大的场地在那里要怎么处理呢?今天搞一个新奇的东西吸引顾客,明天又跟风搞一个,这些都是形于表面,没有实质内涵,无法长远的。这个饭团你做的让客户满意,这个经典款产品你优化的很好,这家店你做的让客户觉得很便利很完善,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心血在里面,拥有这样实质性的内涵才是企业稳固的根本原因。




第四个:朝令夕改


早上下了一道命令,下午可以改,很多人会觉得定制好了一道方案,结果又改了会很没面子,这不是打自己脸吗。但是客户的需求是多变的,如果发现自己错了,无论多精妙的方案也要立即去改正。以前乔布斯就说过没人喜欢用大屏的手机,结果现在苹果plus版、pro版,越大的越贵,大家都喜欢大屏一点的,不知道他会不会朝令夕改。7-11的经营理念是“主动求变化”,越贴近客户越好。在2000年日本老龄化,家里很多孤寡老人不方便出来买东西,7-11就主动推出了送餐业务,他认为坐着等别人来买东西的时代过去了,要成为进攻型的企业,主动去贴近客户,不但可以了解更多需求,有什么促销活动和新品也可以送餐的时候传达给客户知道。




第五个:良好的第一性原理


7-Eleven的第一性原理就是“便利”,无论做什么决策,都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上,企业才不容易走歪。包括主动进攻推出送餐服务,开银行,这些都是基于第一性原理做出的决策。每年都会有很多风口,人家都说站在风口的猪都能飞起来,但是铃木敏文他不去跟风,保持企业的定力,专注于自己的第一性原理。而且铃木敏文他不相信过去成功的经验,在过去便利店都是坐等别人来买,在过去大家都说便利店被大型超市干倒闭了,他不相信这些理由。有时候7-Eleven的营业额下滑,产品口味没有达标,公司的人都说是经济低迷导致的下滑,供货商说没有相应的设备导致的口味没有达标,他觉得这样说好像自己没责任一样,这是不对的。


注意了,他说产品滞销的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现在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。在过去人们认为,只要把货摆在货架上就会卖的出去,但是现在时代不断在变,客户需求也不断在变,如果还沉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中,以为跟过去一样把东西摆在货架,然后坐着等就会卖掉,这是沉溺在过去的经验,这种做法跟不上时代了,落后了就要倒闭,这才是根本原因。


他从来不宣布说要在多少年内开多少家分店,这样说的话,公司的目标会改变。开多少家店不是主要的,提升便利店的品质才是第一性原理,如果宣布说两年开多少家分店,那企业的目标和工作内容就变成了怎么多开分店上,就盯着分店的数量而奋斗,为了达成目标会盲目开店,这样就会走歪了。





第六个:与员工的沟通


他每年都要举办会议,把分店的人都聚在一起传达他的理念。就两条理念。


第一就是要掌控产品销售的动向,这样订货才能精准,如果顾客进店,而你这个东西刚好卖完了,顾客没买到自己想要的,如果经常这样,那顾客就觉得你这家店不便利了。



第二个就是每个门店的员工要随着顾客的不断变化,自己也要不断变化。



不断的举办这些会议,说到下面的员工烦,员工才会开始意识到,这两个很重要,因为管理层这么注重这个。面对面的沟通比传达好,因为一传十,十传百,传到最后会失去了原来的本意,只有面对面的沟通,每个人才能真正的体会他的本意是什么。





第七个:不相信传统的固有认知,不沉迷过去的成功经验


别人都说配货就是要大批量进货这是常识,他要一点点的补货,还要过年也要正常配货。(这是为了解决库存积压和全年无休的便利而打破的固有认知)


大型超市兴起的时代,小零售店都倒闭了,还要搞小零售店,这是当时日本的固有认知。(他认为小零售店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经营方法落后,不是像大家说的是被超市竞争倒闭的,超市和便利店都有自己的定位)


消费低迷时期,银行都亏了,一个便利店,还要开银行,这是当时普遍的认知。(站在顾客的角度,不断优化的更加便利,而且一台ATM取款机是顾客的天然需求,这是很好的机会,怎么能不提供呢)


打破了以往各个供货商自己送自己的商品,开创了温度分区混合一起配送(站在食物新鲜的角度上,顺便解决了配送货车太多堵门口的问题)


别人都觉得降价打折就能得到销量,他不但不打折,还要卖贵一点。(他认为消费者不会因为某个东西便宜就选择,品质才是重要的,卷入价格战会被带偏了,专注自己产品的质量才是正确的,因为顾客最终还是回到他喜欢的东西上,低价吸引顾客只能得到一时的销量)


这些都是基于他不相信固有的传统认知,有自己的独立思维。





第八个:把鱼钩装在脑子里


就是要对自己的事业始终保持危机感,总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,总是在想着要怎么做的更好,脑子里无时无刻要保持着危机感,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怎么做的更好,还有哪些问题做不到位,未来应该怎么做。


这样就像在脑子里装了鱼钩一样,平时看新闻了解更多信息,但是也没必要去关注和沉浸在里面,过过耳目就行。这样才会偶尔冒出灵感,从庞大信息里钩住大鱼。


这就是练就一双发现商机和发现问题的眼睛,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问题,不断的寻求进化。因为消费者需求变化太快了,如果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,放松下来,没有保持危机感寻求改进,就会一直停滞不前,最终就会被淘汰,而时代淘汰你的时候,连再见都不会跟你说一声。


下面的人说,今天7-11的营业额很好。铃木敏文说,只是今天好,明天后天就不知道了。


这就是时刻保持危机感,而且不沉溺于过往的成功经验,因为明天后天可能消费者的需求又变了,如果没有及时了解,并主动改变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而是照着昨天成功经营方法来做事的话,那明天后天的营业额就真不知道好不好了。






轻总结:


1、危机感很重要,脑子里要时刻保持危机感,主动去思维现在的方法还有哪些问题,还要怎么优化。


2、洞察力,深度思维事物的本质。就比如打折10%顾客也不想购物,返还5%购物税,顾客反而购物了。顾客不购物的问题不是嫌贵,是厌恶购物税,洞察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去优化好。


3、不相信传统的常识,铃木敏文有一个很有趣的想法,他认为所有人都觉得赚钱、都觉得能成功的东西,他就不做,因为这样会有很多人做,最后就会失败或者是平庸。别人都反对的,都说太辛苦了没钱赚的。这种他就要去做。因为很多反对都是从自身角度去出发的,不是消费者角度出发的,这就要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才不会被传统常识所束缚。


4、出一些奇招不断吸引到顾客只是因为顾客一时觉得新鲜。而企业内在稳固才能长远。


5、不做草稿在众人面前演讲,这样的好处是,你在说的同时脑子里也在逼自己要将整个体系逻辑完善,只有完善你才能不断的接着讲下去,这时候容易冒出灵感。


6、开多少家分店扩大不是目标,目标是怎么继续优化完善一家店,专注提升品质。只要品质精湛,去哪里都是畅销。


7、7-11便利店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便利,他说人这种生物只要体验过便利,就不想麻烦。跟现在一样都能手机充话费,哪还有人跑去店里充话费。


8、直接和全员工沟通,共享企业的理念很重要,不断的把一个最根本的理念每年都说到员工厌烦,员工慢慢就会觉得这个肯定很重要,因为高层天天都在说。


9、朝令夕改同样重要,顾客的需求变化快,而且事物本质比较复杂。如果发现自己判断错了要及时改正,不碍于面子将错就错。


10、7-11的一些产品比如说饭团、面包是由多个企业研发的,但是铃木敏文规定不能让他们成为朋友。如果成为私下朋友,哪天做出来质量没达标,另一方也会碍于朋友这层关系,大家都不容易,差不多就行了。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慢慢变味,所以铃木要先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。


12、等待型的经营方法过时了,不能像过去一样,把东西摆在货架上,然后坐着等顾客来买。变成主动型,主动去进攻。以前这样卖货可以卖的出去,但时代在变,消费者需求也在变。如果现在还用以前这种过时的方法经营,也以为这样就能卖的出去,这叫沉迷于以前成功的经验,这就是日本小零售店倒闭的真正原因,而不是大型超市崛起把它们弄倒闭的。


13、卖方和买方角度问题。比如一款面包售空了,如果站在卖方的角度没有问题,因为货架还有其他十几种面包。但是站在买方角度思维就看到了问题,顾客不会买自己不喜欢的面包,就算他买了也是将就凑合的,体验根本不好。


14、工作方法:假设—执行—验证,实行单品管理。什么是假设?比如过两天是节假日,可能有很多人要去旅游,去户外运动,那他们可能会来备很多三文治和面包。备了三文治,他们还可能顺带买咖啡牛奶或者饮料,如果没有事先洞悉,这面包就会卖完,如果只备货了面包,没想到饮料会被卖完。先假设然后执行来验证,假设不是乱猜。单品管理就是单独一款产品的跟踪。对卖方来说,面包是一类,卖家觉得这个卖完了还有另外十几种面包,都可以买没问题。但是对消费者来说,他只要他喜欢的那一款面包。单品管理能更加精细的跟踪单独一款产品的销量动态,让每一款单独的产品在以后备货中,不断的更加精确。


15、不是为了客户,是站在客户。什么叫为了客户?比如现在某个行业饱和了,经济又不好竞争大,你就降价,这样还是属于站在商家的立场,想给顾客便宜一点,换来销量。但相差不远的价钱,顾客不缺这点钱,为了客户而作出的思维方向很容易走错。要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,发掘出顾客真正的需求,比如饮食行业吧,就算在经济低迷的时候,很多人也不想吃10块钱的味道不好的快餐。但是25块的味道又好的他经常吃,100块的馆子经常下。所以“为了顾客”的这种想法为出发点,不容易发掘到顾客的真正需求。学会真正“站在顾客”立场,把自己当成真正的顾客,才能了解他真正的需求。如果25块的快餐,有着“新价值”,那最后顾客经常吃的还是25块的,而10块的只是他一时觉得好奇想体验一下而已。



铃木敏文现在这么富有,依然每个周末都会随机去一家7-Eleven便利店买午餐,顺便考察一下便利店还有哪里做的不周到的,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。以上通过解读这本《零售的哲学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。